高三学生怎么做心理疏导,平时学习很好,一到大考就不行,怎么办?
谢悟空问答。高三是命运的交响曲,高三是有为青年的试金石,高三更是攀登知识逾越的起始点,然而,高三也是压力之重的负重前行!
当我们面对从小到大努力的总结,当我们面对老师的殷切希望,当我们面对已为我们操碎面容的父母,当我们面对社会的重任,当我们面对十年徒破壁的心理,这种压力无形之中会影响自身的情绪,所有的一切必须靠自己解决。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帮助你,这也许就是走向心理成熟的敲门砖!记住,不放弃,永远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,坚持,不怕失败,更不要放弃!最后,祝愿高三的学子们心想事成,不达目标不罢休!
在考场上有两种人,比较特别,一种是一到考场就特别兴奋,考得特别好;一种是一到考场就特别紧张,考得特别差。
后一种人大家普遍认为是心理素质不行。其实除了心理素质,还有生理原因。
我周围就有这样的人,平时特别好,每次重大考试都失败。中考离重点中学线差一分,托人花钱进去。进去之后又是学习特别好,高考再次失手,考入一大专。不过工作后,他的优秀再次体现出来,现在混得还是很好的。只是两次重大的考试都考砸了,让他平添了很多波折。
有书上介绍,人脑通过多巴胺来帮助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脉冲。多巴胺不能多,也不能少,太多就过于兴奋,太少就兴奋不起来。多巴胺的多少靠一种酶来控制。这种酶有两种变异,一种是快快地把多巴胺清除掉,叫快酶;一种是缓慢地清除多巴胺,叫慢酶。
有快酶的人遇到压力就没事,不会过于紧张;有慢酶的人遇到压力就容易紧张。对应到考试,一种人就容易临场发挥,另一种人则容易临场失常。
所以,这种平时学习很好,一到大考不行的情况,可以做改善,但要彻底改掉就比较难。
主要的改善途径,我认为是4个。第一个就是提高紧张阈值,像体育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一般要比普通人要好,因为他们经常有竞争性的比赛,天天比,也就麻木了。高三学生紧张,就是要多考试。不停考试,慢慢也就麻木了。
第二,消除紧张的原因。除了身体原因,还是有心理原因。我想,高三学生最担心的是自己考不好怎么办。我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聊聊这些事情,比如家里人对他的期望,考不好有什么预案,对读书的看法。如果我是家长,那么我可能会对这个孩子说,没关系的,考不好花个钱,上三本。并且把我上面说的故事告诉他,紧张不是他的错,即便一次考不好,总是有补救方法,而且人生也不是一次考试就能决定的。
第三,家长本身先要把高考放下,不要把它看得过于紧张。原先我妈就特别轻松,好像啥事都没担心过,别人问她,她总说我女儿没问题的。
第四,要消除紧张情绪,可以让考生多出去活动,每天运动半个小时,出点汗,心肺功能增强,紧张感也会减弱一些。
总之,关于紧张的坏处,我想不用跟小孩多讲,他应该都明白,要的是一些直接有效的手法。家长不妨在整个家庭氛围的营造、饮食、运动等方面做点尝试。
祝好运!
平时学习很好,到考试就不行,这确实属于典型的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表现,问题在于孩子已经是高三了,***设还是按照常规的小火慢炖式的常规心理疏导,恐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,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,以及面临的特殊时间,我们必须突破常规,目标直指高考之前就能见效!
打破常规第一点:父母必须实现根本性的蜕变,站在家庭角度,不让家庭或者家长的期望变成孩子隐性的负担!
很多孩子之所以考试发挥不出来,是因为本身并不只有学习这一层压力,而是同时还背负着家长的期望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厚望,往往有的家长会把“咱们家就只剩你能实现我们光宗耀祖的愿望了”,“你可得好好学啊,一家人的未来可都指着你呢”,“一定要好好考试,给你爸你妈争口气”,“考不好,爸爸妈妈在街坊邻居面前都抬不起头来”,“如果你考不上大学,我和你爸可真就没啥奔头了”诸如此类的话语挂在嘴边,虽然说这样的话语确实具备一定的激将法的作用,但是如果频繁使用,在孩子心目当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和隐性负担,就会导致孩子会被束缚住了手脚,而在考试当中生怕自己会考不好,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作choking under pressure,直译过来就是“压力下的窒息”!
面对这种压力下的窒息,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两种可能:一种是压力变为动力,反而激发了学习效果的正向发挥,比如考试成绩优异;而另一种常见的结果就是压力过大且无法有效排解,导致精力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压力上而非学习上,最终导致成绩一塌糊涂!所以很明显,案例中的孩子就属于典型的第二种情况,面对这样的孩子,我们的父母必须要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:
1、 改变跟孩子交流的谈话内容:
到了高中,在学习上家长基本上帮不上什么忙,那就不要再添倒忙,平时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,少谈学习,多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与饮食身体状况,其实到了高三阶段的孩子已经是成人思维了,父母的付出,他当然明白是为了什么,你说与不说他都清楚,不要再把孩子当成幼儿园的孩子,天天叮嘱,反而会让孩子内心徒增烦恼与压力!
此外,交流的过程中多一些正向的鼓励与排解,不要把家庭的期望跟孩子的学习联系到一起,孩子生来不是为了拯救家庭的,同样家庭反过来也不必为孩子考上考不上而背锅,学习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,如果说幼儿园、小学阶段各种习惯还没有养成,尚且需要我们父母去督促,去带一程的话,那么进入高中我们应该学会完全放手了!
2、改变自己的生活重心:
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往往都会搬到学校周围陪读,除了上学时间,一天24小时寸步不离,可谓是关爱有加,这样的环境对一部分孩子来说当然是有利的,尤其对于在学校睡不好、吃不好的孩子,这样的关心确实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投入学习,然而不得不说,这样贴心的照顾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却有可能是一种甜蜜的负担!
进入高三,很多时候孩子需要学会自我调试,才能走得长远,比如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,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分析,调整学习复习的方向和侧重点,从而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第二次错误,这属于自我修正!但是如果每天都要回家面对父母,那孩子很有可能就不光是自我修复,还要增加一个面对父母时的心态的自我调整的问题,每当成绩不理想,回到家父母问长问短的时候,孩子就会自然不自然的感觉对不起父母的照顾和关爱,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父母的关心越到位,反而会让孩子内心的内疚感与负罪感更加的严重!
因此,一切从实际出发,我们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,父母应该学会变通,比如为了防止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,父母可以尝试阶段性退出,比如不一定非要陪读,周末时间给孩子改善一下伙食也挺好,而且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,周期也不是很长,孩子既能做好自我调节还能坦然面对父母,这样何乐而不为呢?
打破常规第二点:让孩子及时刹车,瞬间醒悟,建议让孩子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!
现阶段的中小学阶段,能够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还是少之又少,而一般的老师都只能做简单的思想教育,而无法触碰到孩子内心深处的问题,或者无法探寻到孩子情绪变化的深层次根源是什么,往往是即时性的思想说服完成以后,孩子短期内依然会出现反复,也就是说无法从根本上打开孩子的心结!
如果孩子真的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,建议还是咨询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专业的辅导,心理辅导师与老师的区别在于领域不同,术业有专攻,他们会根据孩子的现状,找到孩子的内心的纠结点所在,并且帮助孩子打开矛盾的心结,让孩子能否放下负担,从容面对今后的学习!当然,目前的心理教育咨询师素质良莠不齐,一定要找到有正规资质的,有一定口碑的专家型的心理辅导师才能真正起到作用!
高三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讲都是再重要不过的人生节点了,顺利过度,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一帆风顺,迎来自己无限光明的前途;如果不能顺利过度,打不开心结,孩子很有可能就此走入死胡同,就像那些反复复读均没有提升的孩子一样,走***生的逆境!作为父母,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,要了解自己的孩子,要用专业的思想、专业的态度、专业的作为来去应对孩子学习路上的坎坎坷坷,帮助孩子顺利过!
欢迎关注葛老师教育新智汇,一起见证孩子成长的历程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esitte.com/post/1522.html